
11月25日同门证券,广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、广东省发展改革委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联合印发《广东省金融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整合兼并行动方案》(下称“《行动方案》”),创新性地提出要支持上市公司、国企以及跨境整合兼并,并且要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、全链条基金体系以及信贷精准赋能等方面提供金融支持。
《行动方案》提到,要撬动金融资产投资、保险、创投等社会资本、长期资金积极参与,重点投向芯片制造、工业软件、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,提升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。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,加强资金链与产业链融合,鼓励广州、深圳、佛山等有条件的地市设立并购基金、产业链基金等,开展产业链整合兼并。
记者留意到,广东作为全国产业并购活跃度最高的省份之一,自2024年9月,中国证监会发布《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》以来,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热度持续攀升。据广东证监局披露,截至2025年上半年,广东辖区上市公司新增披露并购重组227单,涉及金额780亿元;披露、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超20单,持续位居全国之首,为政策落地奠定坚实市场基础。有关专家表示,《行动方案》的出台将进一步激活并购重组市场生态,加速产业结构优化与企业协同发展,为广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
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,《行动方案》构建了多层次支持体系。针对国有企业,创新性提出将并购重组、资产盘活纳入考核体系,鼓励上市国企运用定向增发、专项可转债、并购贷款等工具开展整合兼并同门证券,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以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;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,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链补链延链。对于上市公司,鼓励其综合运用股份、定向可转债等多元支付工具,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投向产业链关键环节,并强化监管与地方政府联动支撑。
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,跨境整合成为《行动方案》的亮点之一。《行动方案》明确提出探索联合港澳资本设立跨境整合兼并基金,优化QFLP(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)和QDLP(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)试点机制,支持港澳金融机构参与内地并购项目。同时,支持企业在港澳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,鼓励跨境并购使用人民币结算,银行机构将提供汇率避险服务,助力企业稳慎开展海外资源与市场布局。
为破解产业整合融资难题,《行动方案》打造了全链条、多维度的金融支持体系。资本市场层面,支持科技型企业登陆创业板、科创板,鼓励港股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,拓宽直接融资渠道;推动企业发行绿色债券、科技创新债券、资产支持证券(ABS)等产品,募集中长期资金用于产业升级与整合兼并;基金体系建设上,方案提出构建“天使投资-风险投资-私募股权投资-并购基金-S基金”全链条投资生态,依托省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撬动保险、创投等社会资本,重点投向芯片制造、工业软件、高端医疗器械等关键领域,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。
信贷支持政策更趋精准高效。《行动方案》明确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整合兼并项目合理定价,对电子信息制造、新能源汽车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给予利率和期限优惠,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型企业可享受财政贴息。科技金融领域,将推广“科技信用贷+保险增信”模式,运用“粤科融”专项额度等货币政策工具,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同门证券,助力轻资产科技企业开展产业整合。此外,广东还将吸引大型金融机构设立AIC(金融资产投资公司)和区域总部,近期中信银行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已落户广州,为产业整合提供专业金融服务。
为保障政策落地,《行动方案》建立了多重协同机制。在跨部门协作方面,健全工作联动机制,定期调度解决整合兼并中的难点堵点,依法依规保障项目用地、用能指标需求;省委金融办牵头定期收集政策实施中的问题,必要时纳入央地协调专题会议研究解决。
信息对接方面,将搭建并购信息共享平台,整合工信、科技、金融等部门数据,绘制产业链图谱,发布技术缺口、并购标的、融资需求等信息,通过“一链一策”“一企一策”实现供需精准对接,充分发挥广东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联盟、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平台作用。
风险防控层面,明确严防财务造假、资金违规使用、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,强化整合兼并中的尽职调查与交易条款设计,有效化解金融风险;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,兼顾发展与安全,防止国有资产流失,确保产业链整合兼并平稳有序推进。
按照《行动方案》部署,到2027年,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显著提升、整合兼并服务更加高效、多元协作机制更加健全的发展格局,为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采写:南都·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同门证券
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